早幾日阿史就同史友們提到晚清洋務運動嘅首腦恭親王奕訢,而喺洋務運動最初期,甚至未開始之前,就有一位中國人提出類似嘅主張,話要大膽改變晚清嘅封建制度,並且要「小變而非大變」。

提出呢啲主張嘅人叫做王韜,有「長毛狀元」之稱嘅佢五歲就識字、熟讀四書五經並且十八歲縣就考到第一。佢係中國改良派思想家、亦係一位記者,更加係第一個喺牛津大學演講嘅中國人。喺道光二十八年(1847年),佢就去到上海探佢嘅父親,機緣巧合之下就識到當時倫敦會傳教士麥都思,認識到當時嘅西式印刷廠房,後來仲去埋墨海書館足足做咗十三年。喺書館嘅期間,佢幫手重新翻譯《聖經》、《華英通商事略》、《重學淺說》等西學東漸嘅作品。

去到1860年代,王韜就為咗避難而嚟到香港定居,兼任香港《華字日報》主筆,展開佢華文新聞事業。冇幾耐,佢就開始寫關於香港嘅文章,既有學校、教會、亦有民俗、歷史題材。1867年,佢跟隨香港英華書院院長理雅各返到蘇格蘭遊歷歐洲,仲去埋牛津大學以第一位中國學者嘅身份進行演講,大受啟發。

1870年,理雅各同王韜一齊返到香港,當時王韜繼續出任《華字日報》主筆,同時編譯《法國志略》、《普法戰紀》等重要對西方認知嘅作品。講到第一份華資中文日報《循環日報》,亦係佢喺1873年創立嘅,真係認真犀利。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