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明朝歷史,經常都會聽到「明實亡於萬曆」嘅講法,但後來學者運用埋氣候嘅知識,去為呢個講法進一步解釋又或者平反,而當中就有一個論點係關於「小冰河時期」。

所謂嘅「小冰河時期」(Little Ice Age),由弗朗索瓦-埃米爾·馬泰(Franois-Emile Matthes) 1939年喺美國地球物理學會《Report of committee on glaciers》中提出,呢段時期係指中世紀溫暖時期之後開始嘅時段,指自從15世紀開始,全球氣候就進入一個寒冷時期,呢個現象係會影響植物生長同埋農業生產,對社會同經濟發展有好大嘅影響。

咁呢個現象到底同明朝滅亡有咩關係呢?竺可楨就喺《中國歷史上的旱災》曾記載過「除晉和南北朝以外,雨量特別少者為明代,當時旱災之總數各世紀之冠」理論上呢一次係中國歷史上第四次小冰河期,最明顯嘅一段時期係由明代中葉去到明代末葉(公元1458年至公元1720年),年平均氣溫較低,糧食產量下降並且令到全國出現旱災;同時因為糧食不足而引發山西鼠疫,南方亦都開始降雪。一連串嘅現象引發民變暴亂,但當時呢啲氣候嘅異象都係被歸咎君主失德。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