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兩日就同史友們講到喺九龍城侯王廟入面,收藏住兩塊好有趣嘅石刻,分別就係「一筆鵝」同埋「一筆鶴」。除咗呢兩塊石刻之外,呢間廟本身都故事多多。

呢座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位於聯合就同埋東頭村道之間嘅中式古廟,雖然係一座採用兩進一院式設計嘅單層建築,但廟宇建成嘅歷史就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至到元朝初年。據晚清學者陳伯陶嘅記載,呢間廟宇最初只係一座小茅屋,係起嚟紀念南宋忠臣楊亮節。陳伯陶喺1917年就寫過一篇《侯王廟聖史碑記》,當中就提到「考楊侯古廟所崇祀者乃宋末忠臣楊亮節,宋帝為元兵追逐至於海隅九龍駐蹕,後移師大嶼山駐節大澳,亮節侯護駕並禦元軍,旋楊侯嬰疾,然軍為旁午,仍運籌帷幄,求卻強敵,帶病奉公,不幸藥石無靈,薨逝九龍,葬於城西,歿後追封為王,其公忠體國名垂青史,士人為崇功報德,遂建廟奉祀,藉期庇蔭每於農曆六月六日侯王寶誕」

雖然對於侯王嘅身世仲有唔少講法,例如就有一位幫過宋帝昺治癒失眠嘅楊姓村民,又有指係幫宋兵抗元嘅楊姓家族,但上面呢段文字就指出楊侯古廟所拜祭嘅正係宋末忠臣楊亮節,當年佢就為咗保護宋帝而嚟到南方,並且沿途帶病同元軍展開激戰,最終都係藥石無靈喺九龍過身。後人為咗紀念佢功德,就喺佢死後封佢為「王」,而由於佢生前係南宋的國舅,已經被封「侯」,所以就有「侯王」、「楊侯」等等嘅叫法。

呢座廟宇係香港最老古嘅侯王廟之一,歷年嚟進行過多次修繕,廟內仍然保留咗唔少珍貴文物就好似道光二十七年刻有「侯王座前」嘅的鐵香爐、九龍寨城廣東大鵬協副將賴鎮邊所所贈嘅「至誠前知」等,而講到最有特色當然就係多組喺牆身上嘅石灣浮雕,據講重修之時呢道嘅浮雕都係需要送返內地維修,認真「架勢」。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