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西京雜記》當中,就曾經提過一個出身貧寒嘅學子匡衡身處貧窮環境當中仍然刻苦奮鬥「鑿壁偷光」,呢個故事成為後世家長以及教師嘅模範,之不過到底呢位歷史人物長大之後又係點樣呢?阿史今次就同大家講一講啦!

喺西漢時期,有一位出身貧寒嘅學子叫做匡衡,佢雖然鍾意讀書,但佢屋企就窮到連油燈都買唔起,為咗可以喺晚上讀書,佢就不惜喺鄰居嘅牆上鐅出一個小洞,並且透過當中微弱嘅燈光讀書。鄰居發現到之後唔單止冇怪佢「偷光」嘅行為,反而仲被佢呢種刻苦向學嘅行為感動。

而匡衡喺長大之後雖然飽讀詩書,但其實佢最初仕途並唔順利,考咗幾次科舉都落榜。而當佢成功通過之後,佢就先被任命為平原文學掾,後來亦都因為長年專研《詩經》而被唔少官員推薦,調往京城任職。喺漢元帝即位後,匡衡就受到重用,先後做過郎中、博士、給事中,多次為國家提供重要嘅治國方向,深信漢元帝信任,甚至後來更為漢成帝直言進諫,形象剛正不阿。

之不過,呢位被封為樂安侯,食邑六百戶嘅官員喺晚年嘅時候就做錯唔少事,先係佢個仔匡昌酒醉殺人被捕入獄,家人妄想劫獄;而匡衡自己亦都多次「專地盜土」,私下盜用咗國家好多土地,被多位官員彈劾。最終,匡衡被成帝貶為庶民、不得任用。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