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形容自己去到一個遙遠、再無管束嘅地方,好多時候大家都會用到「天高皇帝遠」呢句說話,之不過當時講呢句說話嘅古人,係講緊邊一位皇帝呢?今次阿史就同大家講一講啦!
所以嘅「天高皇帝遠」其實仲有下半句,就係「民少相公多」。「天高皇帝遠」唔難理解,就係指人去到遠離中央政權嘅偏遠地方,凡事都可以自作主張;至於「民少相公多」當中嘅「相公」就係古時對官吏嘅稱呼,上下兩句加埋其實係反映緊一種極為惡劣嘅社會狀況。
呢句俗語最早出現嘅時間其實就係元朝末期,雖然「天高皇帝遠」睇落好似係泛指一啲昏君,但其實「皇帝」係有所指,就係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對漢民作出連番壓榨嘅元順帝。喺佢治下,當時江南嘅漢人受盡壓迫。喺蒙古人統一中原後,對國家嘅人民進行四等人制度,其中漢人為第三等、南宋子民就係第四等,喺遠離中央政權嘅地方,被派到江南嘅蒙古人就會作威作福,壓迫漢人,所以就出咗一句「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嘅俗語喇!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