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唔少史友細個讀書果陣都必定讀過一首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嘅「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之不過,其實大家都知道無形嘅時間係好難量化,而古時亦都未有時鐘出現,到底古人點解會用「分」、「寸」嚟形容時間呢?阿史今次就同大家講一講啦!
其實呢個講法當中,係充滿各種比喻。要知道雖然古代並未有時鐘出現,但其實仍然係有各類嘗試量度時間嘅工具出現,例如就有漢代以前就已經開始使用嘅「日晷」。「日晷」底部係石質,整體就係由晷盤以及晷針組成,四周就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12個度表示各個時辰。
咁到底又同「分」、「寸」有咩關係呢?原來呢種工具係相當講求日照,通過太陽對晷針直射而形成嘅影子,古人就可以通過影子喺刻度上嘅位置了解到時間,晷針喺晷盤上嘅影子又被稱為「寸晷」,亦被後世引伸為「一寸光陰」,形容時間嘅短暫。亦都係因為量度時間嘅工具愈來愈多,所以漢唐以後「寸陰」、「寸晷」、「分陰」等詞語都開始喺詩詞當中出現,可以話係當時嘅潮語啊!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