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代嘅平民而言,唯一令到佢哋有機會改寫人生嘅機會就係「高中」。之不過,如果要做官嘅話,唔一定要高中狀元、榜眼、探花又或者進士,其實做到舉人嘅話都有機會改寫命運,阿史今次就同大家講一講啦!
要知道科舉考試正正就係平民百姓做官嘅唯一機會,但正正因為所有平民百姓都等緊呢個機會,由自小學習嘅幼童再去到垂垂老矣嘅老人都不停挑戰科舉,人數眾多嘅情況下就令到「高中」嘅機會難上加難。於是喺清朝制度當中,為咗令到更多出色嘅人有機會做官,就連通過三科會試但未中進士嘅舉人,都有機會被挑選授任知縣。
喺古代科舉制度當中,「中舉」嘅機會率大概就喺千份之一,所以做到舉人都已經係相當出色,但「被挑選授任知縣」同樣都係講求應對能力以及外型。吏部會根據「同田貫日氣甲由申」嘅準則將舉人分為3個等級「同、田、貫」為一等,「日」為二等,至於其他四種就一律淘汰,所以有部份嘅舉人可能終身都未得到補官,一切都同外型有關,靚仔真係有著數!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