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知史友們有冇發現到一個有趣嘅景象,就係我國嘅南方無論係大小氏族,喺佢哋嘅聚居地都會有宗族祠堂,但呢個現象喺北方就反而好少見到,到底當中有咩原因?阿史今次就同大家講一講啦!
祠堂,又被稱為宗廟,喺古代就只有位高權重嘅人先至有資格建設,相關嘅規定亦都係好嚴格,即使係大家族都唔一定可以建立祠堂,要等到宋朝時期祠堂先至真正走向民間。祠堂唔單止係祭祀祖先之地,仲係宣講禮法之地,每逢過時過節、春秋二祭就係所有族人聚集嘅時期,所以祠堂亦可以被視為聯繫親情嘅地方。咁到底點解一座咁重要嘅建築,喺北方會咁少見?
其實呢個現象就係同歷史以及文化有關。曾經北方都有唔少名門望族就好似山東臨汐琅琊王氏、河北崔氏一族,但就因為古代嘅北方有過唔少戰亂,首當其衝就會令到豪門建築被毀,所以好多重要嘅祠堂都被受到破壞。再加上呢啲北方氏族本來就有遊牧民族嘅特色,好多都會向南方遷移,於是就令到甚少受到戰亂影響嘅南方既有舊嘅祠堂保留,又有北方新建嘅祠堂喇!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