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嘅歷史同鴉片有千絲萬樓嘅關係,但係大家又知唔知,鴉片都曾經「風光一時」,做過貢品?

鴉片又被稱為大煙、阿片、福壽膏等,源自罌粟花未熟嘅果實。果實被割開後會流出白色汁液,經過提煉就可以做鴉片。其實罌粟早於唐代已經從大食傳入中國,被稱為阿芙蓉。去到明朝,鴉片被列為貢品,當時暹羅、孟加拉、爪哇等,正正就係進貢鴉片嘅藩屬國。明神宗三十年唔上早朝,其中一個說法就就係話佢食鴉片搞到毒癮纏身。 

鴉片內含嗎啡,歐洲自古希臘時期開始,就將佢當藥用,以鎮痛、安神、安眠。而罌粟傳入中國後成為中藥之一,《本草綱目》記載佢甚至可以「除熱潤燥,開胃濃腸」。不過當鴉片成為貢品之後,自然地位矜貴,上行下效,令吸食鴉片嘅陋習漸漸於社會中蔓延。

後嚟去到清朝,有鑑於吸食鴉片毒害甚深,雍正七年曾經下令禁止。及後嘅乾隆、嘉慶年間,中外煙商各出法寶,包括開設秘密煙店同賄賂官員等,實行你有你禁,佢有佢走私。之後嘅林則徐銷煙、鴉片戰爭等,都顯示晚清嘅歷史可以話係「多得鴉片唔少」。

圖片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