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民族危機、國家在外受辱,身為學生可以做啲咩?一百年前,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無幾耐,各國喺巴黎召開和平會議,會上日本提出繼承德國喺山東嘅權益。消息傳返中國後,國人非常憤怒,幾千名學生以「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為口號,於5月4日遊行到使館,要求英美唔好偏袒日本。學生誓死力爭青島權益,展現出對國家民族嘅責任感,成為當時中國政治嘅新興力量。

响巴黎和會之上,日本提出北洋政府曾經喺1918年9月同日本達成秘密協議,中國駐日公使章宗祥「欣然同意」日方以2000萬日元貸款換取喺山東修建鐵路、駐軍同訓練路警權利嘅條文。當時中國人得知消息後,群情洶湧,紛紛上街表達不滿。

1919年4月下旬開始,國內出現多場請願活動,矛頭直指政府內嘅親日官員。喺5月4日,北京大學同其他院校合共數千名學生喺北京天安門前集會。遊行期間,群眾去到外交部總長曹汝霖屋企,有學生衝咗入屋,將作客嘅章宗祥打咗一身,又放火燒曹汝霖間屋,軍警因而拘捕幾十名學生。

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聯同其他院校校長合力營救學生,各大城市嘅學生亦都響應罷課、工人罷工、商人抵制日貨罷市,令五四運動由學生愛國舉動演變成一場全國運動,迫使北洋政府喺6月5日釋放所有學生,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名親日官員職務,中國代表最終拒絕喺《凡爾賽條約》上簽字,捍衛國人同山東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