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港島嘅中半山堅尼地道,有一間校舍以及教學樓分別被列為法定古蹟以及一級歷史建築嘅學校,呢間學校同時亦都係香港現存並且係首間羅馬天主教男子學校,—聖若瑟書院。

聖若瑟書院嘅出現同早年西方為咗對華人傳教有莫大嘅關係,早喺19世紀中期,有唔少具有宗教背景嘅學校開始傳入香港,聖若瑟書院嘅前身,1864年成立嘅聖救世主書院就係其中一間。呢間書院係由天主教香港教區嘅高雷神父設立,大部分學生都係天主教徒,早期並唔係以華人學生為主,反而係以葡萄牙人,部份菲律賓人為主要學生群體。

早年嘅聖救世主書院嘅老師同資源都唔多,隨住學生人數嘅增加同埋希望提升教學質素,高主教就要求羅馬教廷派出喇沙會修士嚟到香港,結果一行六個人嘅喇沙會修士來嚟到書院教學,書院亦都改名叫做聖若瑟書院。亦都因為呢個決定,令到書院收生人數升咗一倍而需要擴建校舍。高主教就先後喺1882年喺羅便臣道、1918年堅道現址興建校舍。

可能有史友們會問,書院幾時先開始畀多啲華人學生入讀?答案係1879年。當時總督軒尼詩就希望書院可以重新招收中國籍學生,書院就接受咗呢個建議,並且成為首家接受政府補助嘅天主教學校。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