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唔少中國史書入面,間唔中都會睇到一個地理名詞—「西洋」,當中最出名嘅當然就有鄭和下西洋啦,咁到底「西洋」嘅範圍又係指緊邊啲地方呢?

「西洋」呢個詻其實最早出現喺五代時期嘅一本歷史筆記《西山雜記》,當中就記載咗一位泉州蒲有良到占城(即越南一古國),再去西洋出任轉運史,而當時對「西洋」仲未有一個明確嘅範圍。而再之後出現喺文獻嘅「西洋」就要數到宋朝對「西洋布」嘅描述以及元代航海家汪大淵《島夷志略》入面提到嘅「西洋」,喺呢個時期,就有「西洋諸國」、「舶往西洋」、「國居西洋之後」等等嘅概念。

去到明朝,繼承咗宋朝、元朝關於西洋概念,就逐漸出現具體嘅國度就好似「西洋剌尼回回哈只馬哈沒奇剌泥等來朝,貢方物」。去到永樂三年,即係鄭和開始下西洋,令到「西洋」呢個定義開始有重大變化,地域上擴展到忽魯姆斯在內嘅「西洋諸國」,《明實錄》直稱西洋古里、西洋柯枝、西洋忽魯謨斯等。後來有學者就指出當時「明代以交趾、柬埔寨、暹羅以西,今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小巽他群島、以至於印度、波斯、阿拉伯為西洋」,即係當時「西洋」嘅概念亦都係囊括「西域」。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