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嗰讀中史,都會聽過「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咁春秋同戰國係點樣分界呢?原來係按照「三家分晉」呢一件事而劃分!

所謂嘅「三家分晉」其實就係指春秋末年發生嘅一件事,當晉國就被韓、趙、魏三家瓜分,但形式上嚟講同一般嘅軍事侵佔又好唔同,於後來嘅韓、趙、魏三國就被稱為「三晉」。喺司馬光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記載,竟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亦都意味住春秋結束,踏入戰國元年。

周代時期,各國嘅諸侯都會將公室子孫分封做大夫,大夫一有封地就會建立血緣關係嘅屏衛,只係晉國驪姬之亂之後,就冇分封過公子做大夫,令到一度「晉無公族」。後來,晉平公就以「宦卿之適子而為之田,以為公族」,並且扶植唔少異姓嘅大夫,令到當時有唔少氏族好似狐氏、趙氏、先氏、去到後來嘅韓氏、魏氏、欒氏都成為強大嘅氏族,喺春秋中晚期展開幾十年嘅權鬥同埋兼併,晚期就只係得返「晉國六卿」。

春秋末期,「晉國六卿」之間都展開權鬥,先係智、趙、韓、魏四家滅咗范氏、中行氏兩大夫,後來嘅三家趙、韓、魏再聯手滅咗當時最強嘅智氏,達成「三家滅智」。去到周考王七年(前434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低嘅土地,得返絳與曲沃畀晉幽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