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日就同史友們講到汲水門一帶因為水流好急而有居民搵高僧作法整咗三塊「鎮流碑」,而呢一帶嘅古蹟古物又點止一樣!呢度仲曾經有一個海關,設立喺九龍嘅邊界。

喺1853年,清廷就曾經同英國簽署一份《煙台條約》,條約入面要求清政府增加通商口岸,訂立通商章程及鴉片稅務。而同年,上海就曾經發生過太平天國起義事件,令到當時喺上海設立用作收集稅款嘅常關被毀,於是當時嘅外國商人就自行設立海關並且進行管理,事後再收集稅款移交畀清政府。呢種嘅新關亦都成為後來通商口岸海關參考嘅模式。

而去到1886年,雙方又簽訂《管理香港洋藥事宜章程》,容許英國人喺九龍邊境地區設置海關,亦即係「九龍關」,主要職能係想徵收鴉片關稅、厘金以及打擊鴉片走私活動。至於汲水門稅廠同埋「九龍關」石碑就係喺1897年落成,但到咗1898年因為《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稅關就關閉咗,原有嘅功能移至深圳河嘅關口。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