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排阿史就同大家介紹到香港早期嘅一個華人公眾墳場雞籠灣墳場,但最早嘅墳場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1845年。喺開埠早年,當時政府就已經喺港島建立咗一個墳場,有「紅毛墳場」之稱嘅香港墳場。

香港墳場係香港歷史最悠久嘅墳場,雖然係1845年正式開放,但其實早喺1841年就已經有人安葬喺呢道。大家可能都會有一個疑問,就係點解會喺黃泥涌建設永久性墳場?原來喺香港開埠初期,唔少英國人都唔適應香港氣候而感染疫症死亡,最初只係落葬喺在灣仔星街同埋聖弗蘭士街一帶,但後來由於人數太多就需要另覓土地興建墳場。當時港島就主要有兩大塊平地,中環同埋其中一塊就被認為唔適合發展嘅沼澤地帶黃泥涌,由於工程費用高昂,墳場嘅建設係後來逐步進行嘅。

呢個墳場1845年啟用之後係由港府出錢營運以及英國聖公會管理,最初並無定名,所以公眾就私底下幫佢改名例如盎格魯墳場、公共墳場,亦都因為下葬嘅死者大部分都係外國人,所以又叫做「紅毛墳場」。直到1889年,呢個地方就曾經改名叫做殖民地墳場,去到1970年代又改返做「香港墳場」。

香港墳場現時就有超過一萬二千個墓碑,絕大部分都係外國人,但入面就有安葬咗165名華人、450名日本人同埋100名俄羅斯人,到底要符合乜嘢條件,當中又有咩人呢?下次再同大家介紹。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