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日阿史就為大家介紹到晚清名臣李鴻章眼見西方船堅炮利,決定要改革當時嘅中國,於是就促成咗上海輪船招商局,並且發行近代第一張股票「招商集股」,希望通過呢筆資金可以令到清朝現代化。李鴻章呢個願望未能實現,仲係冇幾耐之後清朝就因為輸咗甲午戰爭而要簽訂《馬關條約》。

唔講真係唔知,原來《馬關條約》嘅出現都催生咗另一隻股票出現,呢隻就係昭信股票。同招商集股有啲唔同,昭信股票係由清廷主導發行,並且可以進行抵押、售賣,本質上同現代嘅股票更加相似。至於點解清廷會發行股票呢?原來喺《馬關條約》第四期賠款即將到期之前,朝廷就計過下數發現唔夠錢還,於是就諗到向民間集資。1898年2月4日,清政府准奏戶部印造昭信股票100萬張,發行總額為1億兩,面額分100兩、500兩、1000兩一共3種,年息就有5厘,分20年還清。

昭信股票當時係被視為自強股票,係想民眾「因國計自強派股」,進而「人人曉以休戚相關之理,人人動其忠君愛國之忱」。「昭信股票」意思即係「就認股數目以昭信守」顯示政府信用,發行時都有唔少民眾購買,但係冇幾耐發行過程中,唔少地方官府苛派抑勒、強令捐輸,加上還本付息嘅過程做唔足,令到怨聲載道,結果喺同年9月就停辦咗喇!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