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期間出現咗大批學生刊物,其中最出名嘅除咗陳獨秀主編嘅《新青年》外,仲有另一本《新潮》同佢齊名。而後來擔任北京大學同台灣大學校長嘅傅斯年,當年亦有份參與編寫《新潮》。

傅斯年喺1918年同羅家倫、徐彥之等成立北京大學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提倡批評精神、科學主義、革新文辭等思想,推動新文化運動。佢喺《新潮》入面大力抨擊封建嘅倫理道德,倡議「個性解放」,認為將新思想融入新文學之中,先可以刺激同感動大眾。佢提倡青年學生需要摒棄老舊嘅科舉思想,多接觸科學思想,對知識抱有客觀、懷疑嘅態度,最終成為「未來社會之人」。

五四運動爆發時期,傅斯年一度擔任遊行總指揮,同其他學生企喺最前。其後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傅斯年積極主張抗日,倡導讀書人深入思考「書生何以報國」,並聯合其他有志之士共同編寫《東北史綱》,搜集大量原始記載同史料,証明東北一直係中國嘅固有領土。傅斯年愛國,連佢個仔嘅名都特登用喺朝鮮戰勝日軍嘅唐代大將劉仁軌個名嚟命名。

二戰之後,傅斯年擔任北京大學代校長,佢堅決拒絕再聘請喺日本侵佔時期繼續任教嘅北大教員,呢啲教員當中就包括魯迅嘅弟弟周作人。1949年,傅斯年跟隨國民黨遷台,成為台大校長,同時亦出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首任院長,喺治學方面甚為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