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lunch time,同事們就會有一個永恆嘅問題拋出嚟:去邊度食晏呀?除咗「食晏」,「瞓晏覺」都會用到嗰「晏」字,其實呢個字係一個文言詞,有遲、晚嘅意思,喺書面語入面通常都用作姓氏。點解「晏」字又會聯繫到食飯上呢?咁要由漢朝初年講起。

話說淮南王劉安同食客一齊編咗部《淮南子》,入面話「至於曾泉,是謂饞食;至於桑野,是謂晏食」。其中嘅「曾泉」同「桑野」係古代天文學嘅天上方位名稱,相當於當時嘅時間叫法。「曾泉」大概係早上,喺嗰段時間食嘢就叫做「饞食」,「桑野」就係中午時分,「晏食」即係食中午飯。所以,「食晏」宜家就泛指食午飯咁解。

不過,「食晏」亦未必完全等同於食午飯。喺以前,廣東一帶好多人有段時間都只係食兩餐正餐,正餐時間大概係「朝九晚四」,即係上晝9點食完,就要等到下晝4點先有得食。兩餐相隔7個鐘真係好難頂,所以當時有啲經濟條件嘅人就會喺12點到1點呢段時間食少少嘢嚟墊吓肚,呢一小餐就叫做「食晏晝」,或者「食晏」喇。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