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幾篇文就同大家介紹咗兩位狀元:倫文敘同埋嶺南第一狀元莫宜卿,有史友就好奇,考狀元呢個制度咁複雜,到底係由幾時開始,又係點樣嚟嘅呢?阿史今日就想講一講呢個維持咗千幾年嘅科舉制度。


要知道古時嘅中國社會階級分明,唔少嘅階層都係按倫常、血緣世襲,按照天子、諸侯、卿、士分級負責管理國家。喺呢個傳統制度入面,個人嘅能力並冇得到好好嘅重視。而去到東周,就開始有啲變化,「客卿」、「食客」呢種封建制度之外嘅人材開始出現,亦都得到唔少君主嘅信服。去到漢朝,慢慢就出現埋察舉制推舉民間人材、甚至後來三國都出現埋「九品中正制」,按照人嘅出身品德等考核,亦都係科舉制度嘅前身。


講咁耐,就到科舉制度出場喇!嚟到隋代,隋文帝就決定改革原本嘅「九品中正制」,最初係喺每個州每年推薦三人應考「秀才」,呢種做法喺隋煬帝任內就進一步發展,設立埋進士科取士。


科舉制度源起隋朝,但真正發展嘅時期就係唐代,最重要嘅變化就係分成常科與制科兩類、並且允許平民自由報考,呢個做法完全顛覆咗以往「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嘅現象。科舉一直延續去到清朝,最後喺1905年先被廢除。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