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日介紹到東龍島石刻嘅時候,阿史就提到呢塊「石壁畫龍,在佛堂門」嘅石刻,上面所刻嘅紋飾可能係屬於蟠螭紋,而以往主要都係喺戰國時期嘅玉器上、青銅器上面先會發現,到底蟠螭紋喺其他器物之上又會係咩樣呢?

要了解一種紋飾,最簡單直接就係由個名入手。所謂嘅蟠螭紋係歸入龍紋嘅一種,當中「蟠」就係盤繞嘅意思,至於「螭」歷年嚟都有唔同嘅講法。既有講法話「螭」係龍生九子之一,又有話係無角嘅雌龍,呢啲講法都會喺《說文解字.蟲部》入面見到「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雲無角曰螭。丑知切。」

而當呢款紋飾應用喺玉石上面,就會龍身相互盤繞,形成一個個帶狀嘅圖騰,而圖案上面嚟講,圓眼、大鼻基本上係蟠螭紋頭部嘅主要標誌,部分雕刻得細緻嘅圖騰,仲會有蟠螭嘅腿部同埋尾部,戰國昤期有咁嘅工藝,真係唔容易。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