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介紹咗新聞博覽館嘅精彩內容,大家有無發覺好似差咁啲嘢?無錯,未講棟建築嘅歷史。其實博覽館位於必列者士街2號,最早係一間臨時嘅佈道所,由喜嘉理牧師建立。當時必列者士街屬於華人聚居地,孫中山1883年嚟到香港,並入讀中央書院(皇仁書院前身),正正就住响佈道所之內,佢仲以「孫日新」嘅名字,於佈道所接受洗禮。

二戰之後,必列者士街建築受損,淪為一片頹桓敗瓦,政府1953年將原本佈道所嘅位置改建為必列啫士街街市,後嚟一樓部份仲改建咗做兒童遊樂場,參觀時見到博覽館嘅跳飛機數字真係咩回憶都返曬嚟。舊街市2011年獲評定為三集歷史建築,其後更活化成為新聞博覽館,入面保留咗舊街市嘅樓梯、上海批盪等特色。

睇到依度,唔知各位史友有無留意到,阿史用咗「必列者士街」同「必列啫士街街市」?唔好以為打錯字,其實有段故架,話說條街嘅命名可能係同開埠初期一位大律師William Bridges有關,當年個名由華人「師爺」翻譯,所以會出現「者」同「啫」並存嘅有趣現象,舊街市嘅兩個出入口仲分別標出「必列啫士街街市」同「必列者士街市場」添。至於條街,唔同建築物嘅門牌各有各用,又「啫」又「者」咁,連阿史都打到好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