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話香港因為有國學大師饒宗頤先不至於變成文化沙漠,自從饒老舊年過咗身,香港又「打回原形」。但饒宗頤自己唔係咁睇,佢生前講過:「是香港造就了我。很多人覺得香港是沙漠,香港根本不是沙漠,視乎自己的努力,沙漠也可變成綠洲。」

同已故國學大師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嘅饒宗頤,生於廣東省潮安縣,父親饒鍔係潮州著名學者,亦都係錢莊老闆,屋企擁有粵東地區最大嘅書樓——「天嘯樓」。饒宗頤細細個就埋首書堆,研讀古籍,雖然未接受過學校系統式嘅教育,但爸爸為佢聘請多位名師指導,為饒宗頤日後嘅成就打下基礎。饒鍔去世之後,18歲嘅饒宗頤繼承父親遺志,補訂父親所撰嘅《潮洲藝文志》,被認為係方志史嘅里程碑。

20歲嘅饒宗頤入咗廣東通志館任纂修,1949年佢移居香港,先後喺中文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等著名學府任教,同時致力研究甲骨文、敦煌手卷同宋詞。饒宗頤出版嘅學術研究著作超過100種,代表作有《殷代貞卜人物通考》、《甲骨文通檢》、《敦煌書法叢刊》、《梵學集》、《楚帛書》等。饒宗頤話自己之有機會去歐洲各國接觸新事物同專注做自己嘅研究,唔受約束,就係因為佢喺香港大學教書。香港嘅自由環璄,令饒宗頤得以避過內地早期嘅政治動蕩,亦令佢得以結交來自唔同國家嘅專家,一起研究交流,譬如法國著名漢學家汪德邁。

饒宗頤嘅冶學範圍極廣,精通多國文字,汪德邁讚饒老係「行走嘅圖書館」。除此之外,饒老嘅書畫都係一絕。呢啲成就唔單止要靠饒宗頤嘅超強記憶力,仲歸功於佢嘅勤奮。曾任饒宗頤助手嘅鄭煒明話,饒教授六、七十歲時,夜晚9點幾10點就瞓覺,然後凌晨2點起身工作,每晚最多都係瞓5個鐘。除咗勤力,享受孤獨同樣重要,「做學術的人,應養成一種孤獨感,因為不孤獨的話,時間便不夠用,無法集中精力做事。」

圖片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