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形容他人嘅文章內容空洞,缺乏真實情感嘅時候,今時今日大家都會用到「八股文」一詞,之不過喺歷史上「八股文」並唔係一種簡單嘅文體,而係明清科舉所規定嘅一種文體,其複雜以及嚴謹嘅程度亦都唔係一般人能夠寫得到!
「八股文」又稱為股賦、四書文、八比文,要知道中國古代早喺隋唐時期就出現開科取士嘅科舉制度,而當時科舉中所寫嘅文章部分(明經)主要係寫詩歌,之不過喺北宋時期王安石就認為唐代以詩、賦、帖經取士,浮華不實,理應改試經義。而喺宋朝嘅科舉,考試嘅文體實際上係冇規格要求,但就慢慢開始有考生嘗試運用排比筆法撰寫文章,呢種文體亦被視為「八股文」嘅開端。
直到明、清兩代嘅科舉,考試嘅文體先至正式轉為八股文。所謂嘅「八股文」中嘅「八」正係指文章內嘅八個部分分別係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部分;至於「股」正係「股者,對偶之名也」,意指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四段當中必需要有兩股排比、對偶文字,此平彼仄,兩兩相對,所以先至合稱「八股」。
「八股」題目都係取自四書,仲需要根據宋代朱熹《四書集注》等書作答,並唔允許作者自由發揮,而且全篇文章內容都有嚴格格式以及字數要求,所以呢種考試制度都係為人所詬病。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