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同姓不婚但表親點解可以結婚?
【講開有段故】古代同姓不婚但表親點解可以結婚?
相信唔少史友都知道古代中國就一直有規定「同姓不婚」嘅原則,但與此同時表親之間又係可以結婚。咁喺因為擔心近親通婚生下畸胎而決定「同姓不婚」嘅前提下,點解表親之間又可以結婚呢?阿史今次就同大家講一講啦!
要解釋呢件事,就要先從「同姓不婚」講起。「同姓不婚」嘅制度最早就係出現於西周,喺周朝之前其實近親通婚並唔係一件被禁止嘅事,而先民亦都未必懂得優生學,所以最早嘅時候「同姓通婚」係經常發生喺同一個部落、氏族當中,直到後來大家意識到「同姓通婚」可能會對後代造成智商或生理上嘅先天缺陷,所以就有後來《北史》中北魏孝文帝關於婚配嘅論斷「周世始絕同姓之娶」。而喺《左傳》當中亦都有指「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以及《國語》「娶妻避其同姓,畏天災也」都有類似嘅講法。
原圖嚟自網絡
評論:
共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