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排阿史都同史友們介紹唔少日佔時期嘅政策,就好似強逼學生進行「皇民化教育」、全港推行「歸鄉政策」、以軍票取代本地貨幣等等,呢啲政策都令到當時民不聊生,甚至唔少人仲因為咁而失到性命。如果提到當中一樣奇怪嘅政策,就當然係「獻銅運動」啦!

要知道日本本土其實就冇太多嘅天然資源,喺實行南方作戰之後,日本就主要喺馬來亞以及印尼等等嘅東南亞地區搜刮資源。至於香港就有啲唔同,本來就已經冇乜礦產,日軍就只能夠繼續開採蓮麻坑鉛礦、針山的鎢礦同埋馬鞍山礦場磁鐵礦運返本土用。

隨住太平洋戰爭爆發,戰爭規模擴大亦都增加咗軍備嘅需求,日軍需要積極擴大武器嘅生產。生產武器就需要有金屬,但東南亞搬刮到嘅物資都滿足唔到需求,咁點算好呢?當時就有日軍諗到,喺香港同埋各個佔領地發起一場「獻銅運動」,以捐獻為名將市民手上嘅銅製品充公,再運返日本本土熔化製成武器。當時大量平民嘅家居用品都被搶奪,就連維多利亞女皇銅像、昃臣銅像、匯豐銀行嘅兩隻獅子都被拆卸運返日本,部分銅像更加被製成武器,而部分就喺戰後成功喺日本搵返。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