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熟讀中國歷史嘅史友都知道,喺秦始皇稱帝之前,其實古人都有唔少自稱,例如「朕」呢個詞。之不過喺秦始皇稱帝之後,就將呢個詞列為皇帝嘅自稱,並且表明如果有人再次用呢個詞,就等同僭越,係謀逆大罪。咁到底秦始皇點解會自稱「朕」?今次阿史就同大家講一講啦!

作為第一個統一天下嘅人,秦始皇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蓋五帝,自然就想令到自己嘅稱號有所分別。佢先喺「三皇五帝」當中各取一字,自創皇帝呢個稱呼,後來更加規定只有皇帝先可以自稱為「朕」。咁點解要係「朕」呢個字呢?當專家將呢個字拆開解釋,就發現呢個字有好多唔同意義,例如《堯典》中「朕」嘅意思係解做我,而《莊子》中「朕」嘅意思係解做「預兆」。

而且喺古代,「朕」呢個詞係以小篆寫成,拆開嚟睇其實就係舟同火兩個字,喺古代舟船以及火種都係古人生活重要嘅一環,亦都係象徵權力,所以揀呢個詞作為自稱真係經過深思熟慮。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