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形容人與人之間分享利益嘅時候,大家通常都會用到「分一杯羹」呢個成語,咁到底古代所講嘅分一杯羹係分啲咩羹呢?今次阿史就同大家講一講啦!

要講「分一杯羹」呢個成語,就要由《史記·項羽本紀》講起。喺鴻門宴之後,劉邦就成功逃走並且令到楚漢兩軍形成一個長期對峙嘅局面。雖然強如項羽,但項羽都係會擔心呢種場面會對自己不利。於是,項羽就派人捉咗劉邦嘅父親,並且將佢放咗喺一個大鍋入面,並揚言如果劉邦再唔投降,佢就會將劉邦父親煮成肉羹嚟食。

正常人聽到呢度,都會即時投降去換返自己父親,之不過當時劉邦就回應話,「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呢句說話大概嘅意思就係指劉邦同項羽昔日係結拜兄弟,所以自己嘅父親亦都係對方嘅父親,如果項羽要煮咗自己嘅父親,咁唯有希望對方可以分一杯肉羹畀自己。

項羽深知自己理虧,最終都冇殺到劉太公,而「分一杯羹」呢個成語就係咁樣出現喇!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