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開有段故】秦始皇出兵三十萬北伐匈奴點解最尾都吞併唔到匈奴?
秦始皇喺西元前221年就為秦國實現「囊括四海,併吞八荒」嘅願景,成功建立中國史上第一個統一嘅王朝。本來經歷過多年嘅戰亂,幾強大嘅王朝都需要休養生息,但秦始皇就反其道而行,唔單止對內進行大規模嘅基建,而且仲出動三十萬秦軍北擊匈奴。但到底點解用咗咁龐大嘅人力物力之後,秦朝唔單止唔能夠吞併匈奴,甚至仲需要修築長城以作防備呢?阿史今次就同大家講一講啦!
雖然話秦始皇發動三十萬秦軍北伐匈奴,但實際上呢場戰爭近乎係冇乜得益。先喺成本方面嚟講,喺冇漕運嘅情況之下,如果由長安出發去為等部隊運送一石糧草糧食嘅話,成本其實係相當於一百九十二石嘅價值,呢個數目仲誇張過攻打六國時運送糧食嘅成本,即使去到漢朝衛青、霍去病嘅時期,糧食運輸路途遙遠嘅問題都未得到解決。
行軍打仗糧食就日日都需要,但仗又係咪可以真係日日有得打呢?喺北伐匈奴嘅過程中,軍隊經常都係面對住「皆不見匈奴一人」嘅情況,而部隊仲經常因為喺大漠中迷路而死傷慘重。唔單止咁,即使秦軍可以成功打下匈奴,但佢哋所在嘅領土並唔能夠發展農耕,相反為咗防止佢哋作亂,秦國仲需要出錢養活匈奴,完全唔符合成本效益,所以最後都冇法吞併匈奴。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