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講咗唔少民國時期歷史,有史友認為用中國兩字去形容當時並唔正確,搞到阿史搲爆頭諗咗好耐,今日一於同大家研究華夏政權幾時出現同使用中國嘅稱呼。

古代對中國有多種定義同用法,例如用嚟形容天子居住嘅京師,或者形容中原地區等。西周曾經有青銅器銘文鑄有中國兩隻字,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一統中原,《史記·天官書》記載「其後秦遂以兵滅六國,並中國。」自秦漢起,中國多數用嚟形容統一、中央王朝。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派人帶埋詔書去其他國家,佢行文中多次用中國嚟稱呼明朝政權,好似畀高麗嘅詔書提到自己「肅清華夏,復我中國之舊疆」、畀日本嘅詔書提到「自去歲以來,殄絕北夷,以主中國」、「帝王居中國而治四夷」等。去到1596年嘅萬曆年間,明神宗曾經寫過封詔書畀日本嘅豐臣秀吉,話要冊封佢做國王,入面提到「崛起海邦,知尊中國」,收到封嘢之後豐臣秀吉激到彈起。而太監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後,鞏珍編寫《西洋番國志》講述經過,以至記載傳教士事跡嘅《利瑪竇中國札記》,都將明朝稱為中國。

去到清朝,1689年簽訂嘅《尼布楚條約》中,一開頭就用「中國大皇帝欽差」嚟形容索額圖。至於1842年嘅《南京條約》中,同時使用中國同大清,分別用嚟形容國家同政府。而晚晴時期,孫中山於《同盟會革命方略》入面闡述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嘅思想,已經提到中國,「中國之政治,中國人任之」。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後嚟孫中山臨終前簽署嘅《國事遺囑》,道出自己「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可見中國一詞,自古至今都不斷使用,並唔係1949年之後先開始出現。講咗咁耐,唔知大家又點睇?

原圖嚟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