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嘅幾日假期香港爆發衝突,唔少街道嘅商店同大商場落曬閘,市面非常冷清。阿史諗起以前沙士嗰陣同樣都經歷過百業蕭條嘅境況,當年樓價插水式下跌,較97年高位下跌超過7成,疫症重災區嘅淘大花園有371平方呎嘅單位成交價低至55萬元,呎價只有1482元。當時唔少業主因為咁而變成負資產,宗數有成10.5萬宗,有負資產業主上街遊行,希望銀行放生或者政府打救,亦不時出現有人因為經濟困境而燒炭、跳樓等輕生嘅報道,令人心痛。

望返數據,當年可以話係每五個供樓嘅香港市民入面,就有一個負資產,未償還嘅貸款涉及金額超過1650億。除咗淘大,有發展商當年以1998蚊呎價推售將軍澳廣場;海怡1100呎嘅海景單位,開價300萬都無人買,就知道經濟同樓市有幾嚴峻。

為咗買樓,唔少人傾盡積蓄。負資產其實係指物業資不抵債嘅情況,業主可以話係血本無歸。喺2003年5月底,將軍澳一間學校嘅譚校長喺校內上吊自殺,旁邊仲有一包炭。譚校長生前月入超過8萬,但佢持有嘅多個物業因為沙士變成負資產,懷疑因供樓開支太大造成財政壓力,諗唔開而自尋短見。另外有貨櫃車司機借錢購買二手貨櫃車、成為車主之後,唔好彩撞正沙士,導致生意慘淡,無能力還債,結果2003年10月喺貨櫃裡面吊頸自殺,終年41歲。其實計阿史話齋,錢財都係身外物,珍惜生命最重要。

原圖取自網絡。